巴尔扎克曾言:“历史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用作教科书的欺骗性历史;另一种则是揭示国家大事真相的秘密历史,也是一段可耻的历史。”由此可见,真正完整的历史并非仅仅是那些详细记载于史书中的正史,而还包含那些鲜为人知的野史和秘史。
从人类起源到部落与文明的诞生,从原始社会的模糊影像到封建王朝的建立,从文明的兴替交替到近代残酷的战争,中华大地历经的不过是上下五千年的风云变幻。相比于广袤无垠的世界版图和浩瀚无际的宇宙,这段文明历史显得极为渺小,如同尘埃一般。
《二十四史》汇集了历代官方编纂的史书,共计3213卷,约有四千万字,起始于黄帝时期,止于明朝崇祯年间。但这些史书大多聚焦于政治历史,关于社会民生、经济状况的记载却寥寥无几。而且早期史书多为官方与私人合撰,除了当朝的史官负责编写外,也允许私人撰史,《二十四史》亦是如此。
然而,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难以详尽无遗地记录下所有历史人物和事件,必然存在删减和遗漏,也有夸大虚构的成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曾有长达1500年的空白时期,几乎无任何史料记载,这段神秘的时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测: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没有任何文字留下?
消失的1500年
展开剩余81%我国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和信史时代。神话时代是人类记忆中最初的时期,由于没有确切的文字记录,这段时间里的人物与事件充满了神话色彩。
传说时代则涵盖夏朝之前的历史,伏羲、女娲、三皇五帝等传奇人物均属于这一时期。半信史时代指的是夏、商、西周时期,这段时间虽有部分文字记载,但其真实性仍然令人怀疑,无法完全证实这段历史的存在。信史时代则始于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驱逐,进入“共和行政”时期,从此开始有准确的纪年。
正是从公元前841年之后,中国历史才进入了比较可靠的纪年阶段。那段长达1500年的空白,正是夏、商、周三代合计约1500年的半信史时代。关于这三段时期的记载极为稀少,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足够的考古文物和古籍能有力佐证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对夏、商、周的记载大多集中在开国及其继承者身上,而开国之后的具体事件鲜有详细记录。因此,后人常用神话故事来填补这段历史空白。例如,《后羿射日》的传说主角后羿,传说中他射日技艺高超,几乎百发百中。史书中也提到,夏朝末代君主太康沉溺于享乐,疏于朝政,导致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后来后羿夺权,射杀太康并成功篡位,尽管如此,后羿的历史身份至今仍无确凿史料支持。
这段长达1500年的空白,与当时古人记录历史的方法有很大关系。由于缺乏文字记载,故事只能依赖口头传承,难免掺杂个人想象和夸张,故而传说更多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直到西周开始使用准确纪年并且甲骨文被发现,这段神秘的历史才逐渐被证实。
神秘的夏商周
西方学者曾对中国五千年历史提出质疑,认为商朝才是真正第一个有确凿证据的朝代,夏朝更像是传说。尽管如此,许多史书仍保存有夏朝的踪迹,比如《战国策》和《史记》中提到夏朝的统治区域曾包括豫北、豫西、豫东以及山东北部和山西南部等地,显示其统治范围并不统一。
现存史料多讲述大禹治水的传奇,涉及启的记载较少,而启之后的故事则更为稀缺。学者们试图归纳夏朝的历史,将其划分为四个重要时期。
首先约在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成为第一位天子,后世称其为夏禹。随后其子启继位,开启世袭制,结束了原本的禅让制。启死后,太康继承王位,但因沉溺声色,政事荒废,夏朝陷入动荡,最终被有穷氏首领后羿趁机夺权。
后羿拜寒浞为相,但他本人沉迷游猎,荒废朝政,最终被寒浞杀害。寒浞死后,其子少康在母家有虞氏的支持下,招募残余夏朝人马,恢复夏朝统治,史称“少康中兴”。夏朝末年,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夏桀继位后荒淫无度,大兴宫殿,百姓苦不堪言,诸侯纷纷背叛。
商汤乘机兴兵讨伐夏桀,以“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为旗号,最终夏朝覆灭,商朝建立。据《竹书纪年》,夏朝共传14代,历经17王,存续约471年,约合500年历史。商朝早期史料稀少,灭夏前不过是东边小国,但商汤励精图治,赢得民心,逐步形成“天下归商”的格局。
商朝建立后,为防治黄河水患多次迁都,最终定都于殷。武丁即位后,励精图治,广征四方,任用贤能,如傅说、祖己等,开创“武丁盛世”。武丁时期青铜业取得突破,分铸技术提高了青铜器产量。
然而,武丁死后,商朝逐渐衰落。纣王统治期间荒淫残暴,罪行累累,最终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击败,商朝灭亡。西周虽延续约四百年,但进入春秋战国后,周王朝权力几乎名存实亡。
结语:
综上所述,夏商周三个朝代共约1500年历史,却留存下来的史料十分有限,或因时间久远,记录方式原始,也可能是当时人们尚无完整的历史记录意识,才导致这段漫长历史难以完整传承。但夏商周的存在无可否认,未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或许会有更多确凿证据揭开这1500年的神秘面纱。
发布于:天津市翻翻配资-中国股票配资网在线登录-散户配资-股票十倍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